这时,省委副书记于海,用缓慢而有节奏的语调,阐述出他的观点。
“金怀同志的话,指出了事务的本质核心。”
“培养年轻干部,把他们放到重要岗位,一直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但这一过程必须稳妥有序,不能冒进。年轻干部的成长需要时间,更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而不是一下子被推到风口浪尖。”
于海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沉稳地扫过会场,“我同意名单里提到的‘双负责人’模式,这种做法既能给年轻干部提供锻炼的机会,又能通过老同志的传帮带,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不过,我想补充一点,”他微微前倾,语气更加郑重,“无论是年轻干部还是老同志,都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边界。尤其是涉及到一把手岗位时,更要注重权力的合理分配和监督机制的完善。”
“路远同志刚才提到的一些想法,确实有创新性,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现实中的风险。年轻干部虽然充满活力,但在重大决策面前,他们的经验和判断力可能还不够成熟。因此,如何平衡创新与稳健、活力与经验,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于海说完后,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将话题转向了另一位与会者,“接下来,我想听听其他同志的意见,特别是明远同志的看法,毕竟他是组织部长,对干部的实际表现应该有更直观的感受。”
“而且,组织部是干部的娘家,他最有发言权嘛。”
于海很自然的,把话题又回传给肖路远手里。
肖路远也不含糊,直截了当的表态道:“于副书记既然问到我了,我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您提到的监督机制确实非常重要,但我认为,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束缚年轻干部手脚的理由。”
“干部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试错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如果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给他们机会,那我们的干部队伍将永远缺乏活力和创新力。”
他稍稍前倾身体,双手交叠放在桌上,目光直视于海,“当然,我同意核心岗位的一把手安排必须慎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排除年轻干部的可能性。”
“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设置科学的考核指标、明确的责任分工以及动态调整机制,来降低潜在风险。”
“比如,对于那些被提拔到重要岗位的年轻干部,我们可以阶段性地进行绩效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他们的职责范围。这样既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能为他们提供成长的空间。”
肖路远的发言无疑为会议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让原本僵持的局面有了一些松动的迹象。
然而,厉元朗依旧保持沉默,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思索什么。
就在这时,始终没有发言表态的王善坊,双手摆弄着签字笔,眼神望向某一处,一字一顿的说道:“我谈一谈我的看法。”
“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大家都对这次人事调整寄予期望。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调整干部工作岗位,更是未来数年,我们南州省发展路径的一次重要布局。年轻干部的使用问题,确实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议题。”
王善坊放下手中的签字笔,双手交叉置于腹前,神情显得格外凝重。
“不过,干部队伍年轻化,一直是我们倡导的精神理念。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把握好这个度,却是一个难题。”
“年轻干部的使用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为了追求年轻化而忽视岗位的实际需求和干部的能力匹配。每个岗位都有其特殊性,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而不是简单地用年龄作为衡量标准。”
“此外,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并不意味着对老同志的忽视。相反,老同志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他们可以在指导年轻干部、传承优良作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推进年轻干部培养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老同志的合理安排,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干部的成长不仅仅是年龄和资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我们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最后,我认为这次干部调整应该成为一个契机,推动我们整个干部队伍的优化和升级。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让每一位干部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南州省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王善坊都发言了,厉元朗也得亮明态度。
他环视一圈后,缓慢说道:“我们不能否认,年轻干部是南州省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冲劲是我们应对新挑战的重要资本。”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正视,年轻干部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特别是在核心岗位上,经验不足可能带来的风险不容小觑。”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继续说道:“刚才金怀同志提到的监督机制和容错机制,我认为非常关键。”
“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更系统化的措施来保障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比如,在提拔之前,是否可以建立更为严格的筛选机制?通过模拟决策、压力测试等方式,提前评估他们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此外,对于那些已经走上重要岗位的年轻干部,我们要避免‘一放了之’的情况发生。不仅要有动态考核,还要有定期的反馈和指导,确保他们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错误、积累经验。”
厉元朗的声音虽然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分量。
并且,他的话不多,却已然表明,原则上否定王善坊和肖路远,大胆使用年轻干部的提议。
仍然沿袭厉元朗之前的意见,老同志为主,年轻人为辅的理念,以老带新的方式,作为这次干部调整的主要方向。
厉元朗都这样说了,肖路远原本还想提出一些反驳意见,但看到厉元朗那坚定的眼神,他最终选择了沉默。
他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厉元朗的态度非常明确,再多的争论可能也难以改变他的想法。
于是,肖路远深吸了一口气,将原本想说的话咽了回去,转而点了点头,表示接受厉元朗的意见。
会场再次陷入短暂的安静,大家都意识到,这次关于干部调整的讨论,或许已经接近尾声。
之后,关于名单内容,五个人又进行了一番讨论。
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呈送常委会表决。
厉元朗眼见时间不早,询问一圈没什么事情后,大手一挥,宣布散会。
随即起身,第一个走出会议室。
刚回到办公室,于海随后敲门进来。
都是老熟人了,厉元朗示意于海坐在沙发里。
不等厉元朗开口,于海说道:“书记,王省长和肖部长在会上一唱一和,似乎有意在推动某种特定的用人策略。他们的观点虽然表面上是为了年轻干部的成长考虑,但实际上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意图。”
于海顿了顿,观察着厉元朗的表情变化,继续说道:“尤其是肖路远,他在会上几次试图挑战您的意见,虽然最后选择了沉默,但我看得出,他心里并不完全认同。”
厉元朗微微点头,目光沉稳而冷静。“也许,路远同志的性格如此,这一点我并不介意。但关键在于,他的提议是否真正符合南州省当前的实际需要。”
“您说得对。”于海附和道:“年轻干部的培养确实重要,但核心岗位的安排必须谨慎为上。一旦出现失误,不仅会影响整个干部队伍的稳定性,还可能对南州省的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厉元朗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思。“年轻干部是希望,但我们不能因为希望就忽视现实的风险。这次调整名单,我已经尽量平衡了各方的意见,既给年轻人机会,也保留了老同志的经验支撑。接下来,就看常委会如何表决了。”
于海点点头,随即又试探性地问道:“书记,王省长今天的表现,和之前与您达成的共识有出入,您不觉得奇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