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悟延听后一脸担忧,皇后娘娘召见,他不能跟着一起进宫,转头看向封嬷嬷。
封嬷嬷领会意思,恭敬的回话:“老身会随姑娘一起进宫。”
杨悟延松口气,感激的道:“劳烦嬷嬷多多提点晓晓,她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
封嬷嬷连称会照顾好姑娘,心里却不认同将军的话,她觉得姑娘心里有数。
春晓也不用换衣服,这一身刚见过皇上,正好穿着去见皇后娘娘。
封嬷嬷动了动嘴唇,最后也没出声阻止。
去皇宫的马车上,封嬷嬷低声交代:“皇后娘娘最重规矩,也得皇上敬重,姑娘见到皇后娘娘不必紧张。”
春晓分析有用的信息,重规矩意味着古板,皇后不会喜欢她,得皇上敬重,说明皇后不会忤逆皇上的意思,也表明皇后很了解皇上。
春晓已经心里有数,只要她得皇上看重,皇后不喜欢她也不会为难她。
四公主的嘴里,皇后是个嘴甜心苦的人,嗯,四公主嘴里后宫没一个好人。
春晓边整理裙子边想,皇后的手段并不高明,否则不会出现嫡长子与二皇子只差一日生辰,现在后宫的皇子皇女不少,并不是宫妃手段了得,而是皇后手段不行。
至于什么手下留情不动孩子,别闹了,后宫是角斗场,只有一人能享受胜利,通往胜利的路上都是障碍,只要是障碍就要清除掉。
马车内只有车轮滚动的声音,封嬷嬷见姑娘闭目养神,她也不准备说太多,这个新主子不需要她多提点。
这次进宫,春晓享受到了软轿的待遇,软轿内还有暖手炉。
春晓感慨皇后果然重视脸面,这种人将自己困死在条条框框下,早晚会逼疯自己。
皇宫很大,小半个时辰才到皇后的庆凤殿,大夏的皇宫还未被烧毁,并不是后面朝代重建的宫殿。
此时的庆凤殿不仅有亭台楼阁,还有属于自己的小花园,宫殿后更是连着几个院落,皇后要是想自己关门过日子,她在自己宫殿就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庆凤殿外,一位四十左右的女官早早等候,春晓下了软轿没动,她不认识女官的官服等级。
女官也不在意,更多的注意力在封嬷嬷身上,这位是勤政殿的老人,皇上竟然将她送给杨姑娘。
女官微微侧身,“皇后正等着姑娘,姑娘随臣来。”
春晓整理下衣摆,跟上女官的脚步,女官的脚步如尺子,每一步都是同样距离,由此可见大夏百年,皇宫的规矩有多严格,也侧面证明,皇后的确是个极其注重规矩之人。
春晓随着女官穿过院子,并不是去皇后见后妃与命妇的大殿,而是皇后处理公务的偏殿。
偏殿外站着守门宫女,宫女一丝不苟的站着,除了眼睛动,好像泥塑的一样。
春晓心里啧啧两声,皇后内心已经有些疯的趋势,正因为内心的挣扎,才会在规矩上越来越极端。
女官进去通报,春晓等候片刻被请进偏殿。
偏殿内热浪滚滚,地龙一直烧着,殿内还摆放了不少炭盆,春晓不怕冷的体质觉得室内发闷,呼吸微微不顺畅。
皇后身穿明黄常服,头戴凤钗,端正的坐在椅子上,春晓飞快扫一眼,规规矩矩的见礼,“臣女杨春晓,叩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春晓只觉得皇后太累,皇后在自己寝宫也一丝不苟,这是时刻告诉后宫,她是皇后?
侧殿内恢复安静,皇后内心不喜张扬的杨春晓,她并不奉承什么三从四德,只是更在意规矩,喜欢聪慧又内敛的女子。
皇后的眼里,杨春晓虽然没有夺目的美貌,小姑娘却太过于耀眼,哪怕忽略她的功绩,面前姑娘浑身都透着生机勃勃。
这份生机带有自由的气息,那是皇后小时求而不得的自由,皇后一辈子将自己困在家族付与的枷锁中,一步步成为如今的自己。
皇后有些走神,回神后压下思绪,声音和缓,“免礼,蒋尚宫赐座。”
蒋尚宫亲自搬椅子,春晓再次见礼才坐在椅子上,她没做出格的事,按照封嬷嬷教导只坐三分之一。
皇后注意到心里满意,声音和缓,“本宫知你母亲未跟着一起进京,你要是有任何难处可寻蒋尚宫,她会替本宫处理。”
春晓起身微微俯礼,“臣女初到京城的确有些慌乱,还好有娘娘安排的人打理宅子,才让臣女与爹爹吃上热饭,臣女谢过娘娘。”
说着就是一拜,顿下继续道:“圣上感念臣女无女眷长辈操持宅子,特意送臣女封嬷嬷,臣女目前无烦恼打扰尚宫,日后如有困难一定会寻尚宫求助。”
皇后对杨春晓的一切了如指掌,也清楚两个罪臣女眷谁的手笔,见杨春晓没提,她也当不知道,“嗯,现在已经腊月下旬,年节将至,你也该早早准备,你为大夏立下大功,今年宫宴有你们父女席位。”
皇后扫过杨春晓的衣服蹙眉,她不喜欢归不喜,对儿子有利也会示好,“你们父女赴宫宴的衣服无需准备,到时本宫会派遣宫女送到府上。”
春晓心道还有这好事,至于会不会有人动手脚,春晓觉得不会,因为宫宴出丑打的不仅是皇后的脸,还是皇上的脸。
因为天花能预防,这可是不世之功,今年的宫宴一定格外隆重,这个时候给皇上找不痛快,未来几年都别想痛快。
春晓再次见礼,“臣女谢皇后娘娘体恤。”
皇后简单询问田氏的身体情况,又关心杨家的长辈几句,因为临近年关,皇后娘娘也忙,这次见面一共没用上两刻钟。
春晓出宫也坐着软轿,本想闭目养神到宫门口,可惜刚出庆凤殿范围,软轿就被拦住。
钱公公挡在宫道前,他明显认识封嬷嬷,语气带笑,“传闻竟是真的,老姐姐好福气。”
封嬷嬷也认识钱公公,“贵妃娘娘可是要见我家姑娘?”
钱公公瞄了一眼软轿后宫女手里的托盘,上面是一套宝石头面,无视宫女的变脸。
钱公公做了个请的手势,“贵妃娘娘知道皇后娘娘繁忙,杨姑娘进宫一次不容易,愿为皇后娘娘解忧,贵妃娘娘想请杨姑娘尝一尝宫内的膳食。”
封嬷嬷在宫中对两宫的恩怨了如指掌,有些担忧地看向软轿,贵妃可不像皇后娘娘重规矩,贵妃盛宠不衰,年纪越大越任性。
春晓的声音从软轿内传出,“臣女好美食,自己就有酒楼,今日能尝到宫内膳食,臣女谢过贵妃娘娘。”
钱公公示意跟着的小太监端封赏的托盘,转过身走在前面,对抬轿子的太监呵斥,“抬好轿子,可别颠到杨姑娘。”
封嬷嬷看向勤政殿的方向,转过头对上钱公公似笑非笑的眼睛,封嬷嬷低着头躬身跟在软轿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