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纪:盘古残脉

佟行前

首页 >> 洪荒纪:盘古残脉 >> 洪荒纪:盘古残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快穿:反派太宠太撩人 浮光三千里 古代天灾末世农女养家忙 来自一位盗墓者的自传 慢穿:在各个小世界里疯狂囤货 穿成奸臣嫡女,她本色出演 酒色财气?可我是个好海军 反派女配杀疯九洲!主角们都跪了 带着空间养兽夫,恶雌成团宠了 主妇重生:妈妈,爸爸皮又痒了 
洪荒纪:盘古残脉 佟行前 - 洪荒纪:盘古残脉全文阅读 - 洪荒纪:盘古残脉txt下载 - 洪荒纪:盘古残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02章 华夏定历法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华夏谷的清晨,总被灵禾的清香裹着 —— 那香气不是浓烈的甜,是带着泥土潮气的淡润,像刚从黄河里捞起的清水,混着禾叶的青涩,飘满整个河谷。谷中千亩灵田顺着黄河支流的冲积平原铺开,田埂是族人用夯实的黄土垒的,窄得刚够两人并肩走,埂边种着几株野柳,枝条垂到水面,沾着的露珠在晨光里滚成珍珠,一滴滴落在新抽的禾苗尖上,映出细碎的金芒,像撒了把星星在田里。

可今日的田埂上,却少见往日弯腰耕作的身影。大半族老围着田中央的一小片枯苗,蹲的蹲、站的站,眉头都拧成了疙瘩,连田埂边的野柳都似没了精神,枝条耷拉着。平日最爱笑的阿黄,此刻也蹲在埂边,指尖捏着半截发黄的禾穗 —— 穗子还没灌浆,谷粒瘪得像皱了皮的豆子,他指腹摩挲着发脆的禾芒,脸色沉得像谷口那片总聚着的阴云,连耳尖都耷拉下来。

“这已是本月第三次了。” 黄帝站在田埂最高处,黄衣是去年女娲娘娘赐的功德丝织的,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边角还沾着去年秋收时的谷壳。他手中握着的木杖是昨日刚用灵脉木削的,杖身泛着淡青的脉气光,此刻重重顿在地上,震得埂边的露珠都滚落在枯苗上,“上月误了播种,本该春分播的灵禾,迟了十日才下地;这月刚冒芽,夜里一场西北风就结了冰,禾苗刚长的白根全冻烂了!再这么乱下去,秋冬的粮秣接不上,族里的老人孩子要挨冻挨饿,连过冬的兽皮都换不来!”

围在旁的族老们纷纷点头,满脸愁容。最年长的族老 “木公” 拄着根老枣木拐杖,杖身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年轮,是他年轻时跟着辰大人学辨年岁刻的,此刻指节因用力攥着杖柄而发白,连手背的青筋都鼓了起来:“首领,不是我们懒怠啊!实在是这‘天’的脾气太难摸了!前几日还暖得穿单衣,正午在田里干活都出汗,夜里一阵风就落霜,禾苗刚长的嫩叶就被冻成了卷儿;之前按月亮圆缺算日子,以为月亮圆了三次就是三个月,可谁知今年太阳的热度差着半截,三月里还跟腊月似的冷 —— 这没个准头的日子,可怎么种地啊!”

旁边的 “禾婆” 也叹了口气,她手里挎着个竹篮,篮沿是用细竹篾编的,还留着去年编时被竹刺扎的小缺口。篮子里装着几颗干瘪的灵禾种子,是去年秋收时她特意挑的大粒良种,壳上还泛着油光,此刻却被她摩挲得快没了光泽。“是啊首领,去年辰大人在的时候,教我们看‘草木发芽’播种,看‘蝉鸣’插秧,看‘大雁南飞’收割,收成就好得很,每家都有余粮。可今年辰大人去了紫霄宫,开春的草木比去年早发芽半月,蝉鸣也稀稀拉拉的,跟蚊子叫似的,我们跟着老经验来,反倒是一错再错!”

阿黄听到 “辰大人” 三个字,猛地抬起头,眼睛亮得像突然点燃的火把。他掌心的斧痕纹不自觉地泛起淡青光 —— 那是去年辰大人帮他净化魔气时,特意注入的一缕本源气留下的印记,平日里浅得几乎看不见,可每当想起辰大人,纹路就会微微发热,像辰大人的手轻轻按在他掌心。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裤腿上还沾着田埂的湿土,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却又透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首领!族老!辰大人懂天道啊!去年他教我们辨地脉、识魔气,还救了整个部落;之前争地坡闹魔影,也是辰大人来化解的!如今定历法的事,说不定他一回来就有办法!我们不如再等等,说不定辰大人今日就回来了呢?”

族老们面面相觑,木公捋了捋下巴上花白的胡须,胡须上还沾着晨露,亮晶晶的:“阿黄啊,辰大人是盘古残脉,本事大是大,可紫霄宫在九天之上,听说要穿好几层祥云才能到,哪能说回就回?我们人能等,田可等不起啊!再误些日子,连晚播的灵禾都赶不上秋收了!”

“不等也得等!” 阿黄急得涨红了脸,连耳朵尖都红了,掌心的斧痕纹亮得更甚,淡青光都映到了他的手腕上,“辰大人临走前跟我说过,他会护着我们人类!他肯定不会不管我们的!我现在就去谷口等,他一到我就拉着他来田边!”

说着,阿黄就要往谷口跑,裤脚的泥土都甩了起来,却被黄帝一把拉住。黄帝看着阿黄眼中的光 —— 那是对辰大人的信任,是对希望的执着,又看了看田埂上枯蔫的禾苗,叶片上还留着霜打的痕迹,心中忽然生出一丝希望。自从辰大人创造人类、帮他们在华夏谷建村以来,每次遇到难关,辰大人总能像及时雨似的出现:没粮时教他们种灵禾,遇凶兽时教他们练木矛,闹魔影时帮他们净化 —— 或许,这次真的该等一等。

“好,就等。” 黄帝拍了拍阿黄的肩膀,他的手掌粗糙,是常年握木矛、扶犁耙磨出来的,却带着股温暖的力量,“你去谷口等,要是辰大人来了,就赶紧带他来。我带着族老们先整理田垄,把冻坏的禾苗拔了,把田埂再夯实些,若是辰大人回来,也能让他看到我们的心意,知道我们没闲着。”

阿黄用力点头,脑袋点得像捣蒜,转身就往谷口跑,淡青色的身影在田埂上跑得飞快,裤脚的泥土都被风吹掉了,很快就消失在野柳的后面。族老们见状,也不再抱怨,木公扛起拐杖,禾婆提起竹篮,其他族老也拿起靠在埂边的石锄、木耙 —— 石锄的锄刃是用河里的青石磨的,边缘还泛着冷光;木耙的耙齿是用硬木削的,上面还留着去年翻地时蹭的泥土。大家分散开,开始清理田中的枯苗,拔下来的枯苗都堆在田埂边,准备晒干了烧火,一点都不浪费。黄帝站在田埂上,望着谷口的方向,阳光渐渐升高,照在他的黄衣上,泛着淡淡的金光,他心中默默念道:“辰大人,若你真能感知到人类的困境,便请早些回来吧。”

约莫半个时辰后,谷口突然传来一阵欢呼 —— 是阿黄的声音!那声音清亮得能传遍整个河谷,带着股说不出的喜悦。黄帝和族老们连忙放下手中的工具,石锄、木耙都扔在田埂上,快步向谷口跑去。只见谷口那棵老槐树下,辰正站在那里,淡青色的衣袍泛着柔和的微光,衣摆处还沾着些西昆仑的灵草碎末,是他回来时路过西昆仑顺手采的。他眉心的斧痕印比往日多了一丝金纹 —— 那是道祖传授鸿蒙道则时,特意留下的印记,金纹浅浅的,却透着股神圣的气息。他手中握着一枚泛着淡金光的玉佩,是道祖赠的道则玉佩,玉佩边缘刻着细微的先天符文,在晨光里闪着柔和的光,他正笑着听阿黄说话,阿黄拉着他的袖子,叽叽喳喳地说着田中的困境,眼睛亮得像星星。

“辰大人!” 黄帝快步上前,躬身行礼,他的黄衣都跑皱了,却顾不上整理,语气中满是激动,“您可算回来了!我们正为农时的事发愁,冻坏了好几茬禾苗,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

辰笑着扶起黄帝,他的手温和却有力,指尖还带着股淡淡的地脉气,像刚从灵脉渊出来似的。他目光扫过田埂上的灵田,从东到西,连最远处那片晚播的灵禾都看得清清楚楚,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 他刚从紫霄宫归来,道则玉佩能感应洪荒生灵的困境,还没到华夏谷,玉佩就微微发热,传来了人类的焦虑气息,他便特意加快了速度。“黄帝首领不必着急,我此次回来,本就打算先去看看你们的灵田,没想到正好赶上这事。”

辰随黄帝和族老们来到田中央,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一株刚冒芽的禾苗。那禾苗的芽尖还是青的,可茎秆却有些发黄,是冻坏了根的缘故。指尖的混沌气缓缓渗入禾苗,像温水浇在干渴的土地上,禾苗瞬间泛起一丝淡绿光,原本蔫蔫的叶片也慢慢挺直了些,连芽尖都显得更有精神了。“这禾苗并非冻坏,而是错过了‘地气上升’的时机。” 辰解释道,他的声音温和,却能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洪荒的天候看似无常,实则藏着规律 —— 太阳东升西落,是‘日’的规律;月亮圆缺交替,是‘月’的规律;北斗七星的斗柄转一圈,地上的草木就荣枯一次,是‘年’的规律。我们只要摸清这规律,定出‘历法’,按历法耕作,就能避开寒冻、赶上暖期,再也不用靠‘猜’来种地。”

“历法?” 黄帝疑惑地问道,他蹲下身,凑近辰大人的手,看着禾苗上的淡绿光,眼中满是好奇,“辰大人,何为历法?是像记日子那样,把该种地的日子写下来吗?”

“差不多,但更细。” 辰站起身,抬头望向天空。此时的太阳刚升至东南方,阳光不燥不烈,正好照在田埂上;东方的启明星还隐约可见,像一颗小钻石嵌在蓝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方,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清晰得能看清每颗星的光晕。他指着天空,缓缓说道:“你们看,太阳每日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这是‘一日’,我们可以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安排日常;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这是‘一月’,大概三十日左右;北斗七星的斗柄,每转一圈,地上的草木就会经历一次发芽、开花、结果、枯萎,这是‘一年’,大概三百六十日。我们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一种天候和该做的农事,这便是‘二十四节气’—— 有了它,你们就知道何时该播种,何时该插秧,何时该收割了。”

说着,辰从怀中取出一块水晶石 —— 那是昨日他路过西昆仑灵脉渊时,顺手采集的,质地通透得像没有杂质的冰,阳光照在上面,能折射出七彩的光。他又从埂边折了一根柳树枝,枝条嫩得能掐出水来,蘸了些黄河支流的清水,在水晶石上轻轻绘制起来。他先画了一个圆圈,代表一年的轮回,圆圈边缘还画了些细小的波纹,像黄河的流水;再在圆圈上均匀地画了二十四道短线,每道短线都一样长,代表二十四个节气;然后在每道短线旁,都画了简单却易懂的图案:有的画着刚发芽的小草,草叶上还沾着露珠(立春);有的画着一个人弯腰插秧,脚下是水田(芒种);有的画着饱满的谷穗,穗子垂得弯弯的(秋分);有的画着一座小房子,屋顶盖着雪(冬至)。

“你们看,” 辰指着水晶石上的图案,耐心解释,指尖的淡青光轻轻拂过水晶石,让图案更清晰,“这‘立春’时节,北斗斗柄指向寅位,就是东边偏北一点的方向,此时地气开始上升,冻土会慢慢化软,草木也开始发芽,你们就可以播撒早灵禾的种子了;‘芒种’时节,太阳会走到黄经七十五度的位置,天气会变热,雨水也多,正好适合插秧,把育好的秧苗移栽到水田里;‘秋分’时节,太阳走到黄经一百八十度,天会变得干爽,风也不燥,谷穗就成熟了,你们就可以收割了;‘冬至’时节,太阳走到黄经二百七十度,天会变得特别冷,还会下雪,你们要把收割的粮食好好储存起来,给灵禾的根部培上厚土,防止冻伤,还可以趁这个时候修补农具,为明年开春做准备。”

族老们围在水晶石旁,看得入了迷,连路过的小孩都凑了过来,踮着脚尖往水晶石上看。木公指着 “惊蛰” 的图案 —— 那图案画着一只刚从土里钻出来的虫子,虫子的腿还蜷着,旁边是发芽的小草,他问道:“辰大人,这‘惊蛰’又是何意?是虫子醒了吗?”

“正是。” 辰笑着点头,伸手摸了摸凑过来的小孩的头,小孩的头发软软的,还沾着晨露,“惊蛰时节,天上会打雷,春雷一响,地下的虫子就会被雷声唤醒,从土里钻出来活动;此时地气会进一步上升,土壤会变得特别松软,不仅适合种虫子不吃的豆类作物,还能趁这个时候翻地,把土里的虫卵翻出来,让鸟吃掉,减少虫害;不过也要注意,春雷过后往往会下暴雨,你们要提前加固田埂,防止雨水冲垮田垄,把秧苗冲走。”

禾婆也指着 “霜降” 的图案 —— 那图案画着一片叶子,叶子上结着白霜,旁边是装满种子的袋子,她问道:“那‘霜降’呢?是不是天会下霜,该准备过冬了?”

“对。” 辰点头,语气更温和了些,“霜降时节,早上起来地面会结霜,白花花的,像撒了层糖,这说明温度已经很低了,夜里还会降到零度以下。你们要把田里成熟的蔬菜、水果都采收完毕,比如储存耐放的萝卜、白菜,把灵禾种子晒干后装在陶罐里,放在干燥的地窖里;还要给灵禾的根部培上至少半尺厚的土,土要选向阳处的暖土,这样能保护灵禾的根不被冻坏;如果你们想种些耐寒的作物,比如冬麦,也可以在这个时候播种,冬麦能在雪地里过冬,明年开春就能早早发芽。”

黄帝看着水晶石上的二十四节气图,心中豁然开朗,像被打开了一扇窗,之前的困惑都烟消云散了。他终于明白,之前的农时混乱,不是天候无常,而是他们没摸清天道时序的规律,如今有了这二十四节气,人类再也不用靠 “猜” 来耕作,再也不用看着禾苗冻坏却没办法了。“辰大人,这二十四节气图太过珍贵了,我们得把它刻在图腾柱上,让子孙后代都能看到、学到,再也不用受农时错乱的苦!”

“好主意。” 辰赞同道,目光望向华夏谷中央的图腾柱,那柱子高约三丈,是用百年灵脉木制成的,木质坚硬,还泛着淡青的脉气光,柱顶嵌着辰之前留下的空魂石,平日里会发出微弱的光,像颗小太阳,“图腾柱是人类的精神象征,把节气图刻在上面,既能让大家天天看到、记在心里,也能让历法代代相传,让以后的族人都能按节气耕作。”

随后,黄帝立刻让人去叫族中最擅长雕刻的弟子 —— 那是个叫 “石匠” 的年轻人,手特别巧,之前部落的木矛柄、石锄刃都是他打磨的。石匠很快就来了,手里还提着他的雕刻工具:一套用兽骨磨成的刻刀,有尖的、有扁的,还有专门刻细纹的,刀身上还涂着灵脉油,防止生锈。大家一起把图腾柱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石匠便按照水晶石上的图案,开始在图腾柱上雕刻。他先在柱身画了个淡淡的圆圈,用炭条描出二十四道短线,然后拿起尖刻刀,一点点刻出图案 —— 刻立春的小草时,他特意把草叶刻得细细的,还留了点弧度,像真的在风中飘;刻芒种的插秧人时,他把人的动作刻得弯腰弓背,特别逼真。辰则在一旁指导,时不时用斧痕碎片的清气轻轻拂过图腾柱,清气落在木头上,让木纹变得更加坚韧,刻出来的图案也泛着淡淡的青光,即使在夜里,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不用担心看不清。

雕刻完成后,辰又从怀中取出一块新制的 “观星镜”—— 镜身是用西昆仑的灵脉水晶制成的,比之前的水晶石更通透,能清晰地映出人的影子;镜柄是用西昆仑的戊土珠碎末混合灵木制成的,握在手里暖暖的,还带着股地脉气;镜面上刻着细微的星图纹路,是他根据紫霄宫看到的星象画的,有北斗七星、启明星,还有太阳的轨迹线。“黄帝首领,这观星镜可助你们更准确地观察天象,不会记错节气。” 辰将观星镜递给黄帝,手指轻轻碰了碰镜面的星图,“通过它,你们能看清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 —— 比如斗柄指向卯位时,就是春分;指向午位时,就是夏至;指向酉位时,就是秋分;指向子位时,就是冬至。它还能放大太阳的轨迹,让你们看清太阳每天的位置变化,确定每个节气的准确时间,再也不用担心像之前那样,误了播种时机。”

黄帝接过观星镜,他的手掌大,握在手里正合适。按照辰的指点,他将观星镜对准天空中的北斗七星 —— 果然,镜中的北斗七星被放大了数倍,七颗星的光晕都看得清清楚楚,斗柄的指向更是一目了然,连星身上细小的纹路都能看到,像把北斗七星捧在了手里。他心中大喜,连忙将观星镜递给身边的木公,让族老们也尝尝鲜。木公接过观星镜,手抖了抖,对准北斗七星看了看,忍不住感叹:“好家伙!这么清楚!以前抬头看星星,总觉得模模糊糊的,现在一看,连斗柄的尖儿都看得清!有了这观星镜,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记错节气了!辰大人,您真是人类的恩人啊!”

禾婆也接过观星镜,她看得特别仔细,还特意对准太阳看了看 —— 镜中的太阳不刺眼,反而能看到太阳周围的光晕,她笑着说:“以后我每天早上都来看看,记准了太阳的位置,就知道该做什么农事了!”

辰笑着摇头,掌心的斧痕纹轻轻闪了闪:“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人类的兴盛,终究要靠你们自己。这二十四节气和观星镜,只是给你们提供了工具,就像给你们一把好犁、一把好锄,真正要种好田,还得靠你们自己勤快,靠你们不断观察、不断调整 —— 比如华夏谷的土壤比别的地方湿,可能要比节气上的日子晚播几天;要是遇到特别热的年份,可能要多浇些水。只有让历法更贴合华夏谷的天候和土壤,才能种出更多的灵禾,养活更多的族人。”

他顿了顿,抬手将道则玉佩贴近图腾柱。玉佩刚碰到柱身,就泛着淡金光,与图腾柱上的节气图产生了共鸣 —— 金光顺着节气图的纹路流淌,像一条金色的小溪,慢慢渗入图腾柱内部,又顺着柱子钻进地下,与华夏谷的地脉气交融在一起。辰的声音带着股玄妙的气息,像从地脉深处传来:“我已用道祖所传的鸿蒙道则,将节气与华夏谷的地脉气关联。未来一年内,地脉气会顺着节气的变化调整 —— 立春时地气会主动上升,帮种子发芽;芒种时水气会更充足,不用多浇水;秋分时地气会变得沉稳,帮谷穗灌浆;冬至时地气会内敛,保护灵禾的根不被冻坏。有了地脉气的加持,灵禾的长势定会喜人。”

听到这话,族老们和弟子们都欢呼起来,连凑在旁边的小孩都拍着手喊:“有好收成啦!有好收成啦!” 阿黄抱着图腾柱,脸贴在泛着青光的节气图上,掌心的斧痕纹与柱上的青光相互呼应,淡青光都映到了他的脸上,他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连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太好了!有了辰大人的历法和地脉气加持,我们今年肯定能收好多好多灵禾,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黄帝也激动地说道:“辰大人,您为人类做的一切,我们都会记在心里,刻在骨头上!我们会按照二十四节气好好耕作,努力变强,将来也能像巫族、龙族那样,拿起木矛、举起石斧,为守护洪荒出一份力,不辜负您的帮助!”

辰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扫过华夏谷的灵田 —— 田埂上的枯苗已经清理干净,新翻的泥土泛着湿润的光泽,远处的黄河支流缓缓流淌,像一条青色的带子绕着灵田。从最初创造人类时的九人村落,到如今拥有千亩灵田、数百族人的华夏部落,人类的成长速度远超他的预期。而这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不仅能帮人类解决眼前的农时问题,更能为人类的农耕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人类在洪荒的土地上扎下更深的根,像灵禾的根那样,牢牢抓住土壤。

“时间不早了,我还要去九黎寨看看蚩尤他们。” 辰转身向黄帝和族老们告别,他的衣袍在风中轻轻飘动,淡青光泛着柔和的光,“之前阪泉的事刚解决,我得去看看他们的地脉有没有问题,顺便也跟蚩尤说说历法的事 —— 九黎也种了些灵禾,说不定也能用得上。若你们在历法使用上遇到问题,比如分不清节气、看不懂观星镜,可通过阿黄掌心的斧痕纹传讯给我,我会尽快赶来。”

“辰大人慢走!” 黄帝和族老们躬身相送,腰弯得很低,阿黄更是一路送到谷口,手里还拿着刚摘的野果,非要塞给辰大人,直到辰的身影消失在野柳的后面,再也看不见了,才依依不舍地返回灵田。

回到灵田后,黄帝立刻召集族中弟子,按照二十四节气的安排,分配农事:年轻力壮的弟子负责播种、插秧,他们扛着装满种子的陶罐,拿着木犁,在田里翻地、播种,动作整齐划一;年长的弟子负责观察天象、记录节气变化,他们轮流拿着观星镜,在谷口的高台上值守,还特意做了个木牌,每天记录太阳的位置、北斗的指向;妇女们则负责采集种子、制作农具,她们坐在田埂边的树荫下,筛选饱满的种子,用藤条编织新的竹篮,用兽皮缝制装粮食的袋子。整个华夏谷都动了起来,田埂上到处是忙碌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希望的气息,连之前蔫蔫的野柳,都似重新挺直了枝条。

木公站在图腾柱旁,看着柱上泛着青光的二十四节气图,又看了看田埂上忙碌的族人 —— 年轻人在田里挥汗如雨,老人在高台上认真记录,妇女们在树荫下说说笑笑,小孩们则在田埂边跑来跑去,帮着递种子、捡石头,脸上满是笑容。他笑着对身边的禾婆说:“禾婆啊,你看现在多好!有了辰大人的帮助,我们人类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明年秋收,我们肯定能收满粮仓,每家每户都能吃上饱饭,还能给孩子们做新的兽皮衣!”

禾婆也笑着点头,她手里正筛选着种子,指尖捏着一颗饱满的灵禾种子,种子泛着油光,特别喜人。她的目光望向远方的黄河,河水缓缓流淌,阳光照在水面上,泛着金色的光,仿佛看到了秋收时节的景象 —— 灵田中金灿灿的谷穗随风起伏,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族人拿着镰刀收割,谷穗堆得像小山,孩子们在谷堆旁玩耍,笑声传遍整个华夏谷。她知道,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而此刻的辰,正行走在前往九黎寨的路上。路边的野草泛着青绿色,偶尔有小兔子从草丛里窜出来,又飞快地钻进去;远处的山林里传来鸟儿的叫声,清脆悦耳。他摸了摸怀中的道则玉佩,玉佩泛着淡淡的绿光,那是感应到华夏谷中人类的生机与希望才有的反应 —— 玉佩能清晰地传来人类的喜悦,像一股暖流,顺着他的指尖流进心里。他心中默默念道:“道祖说,万物相生,天道平衡。人类的成长,也是洪荒平衡的一部分。他们从懵懂无知,到学会耕作、学会观察天象,一步步变得强大,这就是天道的馈赠。未来,我会继续守护他们,看着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属于人类的辉煌,让人类成为洪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淡青色的身影在洪荒的土地上渐行渐远,衣袍上的微光与阳光交融在一起,像一道温柔的光带。身后的华夏谷,正朝着充满希望的未来,稳步前行,田埂上的灵禾,也在节气与地脉气的加持下,慢慢长出新的嫩叶,泛着勃勃的生机。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御女天下 艳海风波 花都太子 都市皇宫 嫡嫁千金 名门艳旅 天才医生 我不是戏神 明朝那些事儿 护花野蛮人 官神 佛本是道 废武魂?我,逆天进化,震惊世界 无极魔道 灵气复苏:我有两界穿越门 父母下放后,暴力娇娇下乡称霸了 九龙至尊 娇妻如云 嫁给一个土匪(重生) 
经典收藏谍战:我其实能识别间谍 四合院:重工兴国 四合院大国工匠 四合院:我有灵泉空间和小酒馆 我靠破案养家糊口 聚宝仙盆 抗战:这群溃军太猛辣! 好兄弟让我变成了女孩子 七零:娇娇军嫂搬空仇人钱财养崽 四合院:1944开局娶了女特务 猎户家的温软小夫郎 综漫:获得催眠能力的我为所欲为 抗战:我升官系统就爆兵 天灾末世,我有一座胶囊屋 四合院:战场归来媳妇被截胡 从砖拍易中海开始调教四合院 救赎黛玉我必娶,宝钗洗白不放过 四合院:李长海的幸福生活 四合院:我街溜子,捡属性逆袭! 亮剑:兵团也是团 
最近更新从假太监到大楚皇帝 大齐枭皇 燕京风云二十年 夫人,你又翻车了 开局掌控空间,我在末世杀穿了 寄梦古斋 爆肝道法,道爷我终将成仙 九叔:无需拜师,我道法自封神 怪我太强,师父赶我下山历练? 玄幻:我苟宗门里喝毒水就能变强 悔婚女战神,你小姨成我老婆了 修仙:从吞噬万毒开始 大唐内外三百年 致邪修群员,不要在群里搞自己人 老祖宗的后世新体验 刚开学,我就住进校花家中 窗台上的暖阳 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 铁血特种兵穿越抗日1933 末世二刷:炮灰配反派 
洪荒纪:盘古残脉 佟行前 - 洪荒纪:盘古残脉txt下载 - 洪荒纪:盘古残脉最新章节 - 洪荒纪:盘古残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