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儿咱们聊聊三国另一位奇人。此人堪称古代职场教科书级别的跳槽达人,却总能在新公司混得风生水起,堪称“离职见人品”的典范。
这位大神,就是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徐晃。
要是把三国职场比作一场大型招聘会,那徐晃绝对是那个让你羡慕嫉妒恨的求职者:每次跳槽必涨薪,履历越跳越光鲜,能力在线还特别会来事,简直就是古代版的“锦鲤本鲤”。
一、徐晃的“完美履历”养成记
先来看看徐公明的跳槽轨迹:
第一站:河东公务员(郡吏)
第二站:省重点企业(杨奉集团)
第三站:全国500强(曹操集团)
这履历漂亮得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开了天眼。特别是从杨奉跳槽曹操那波操作,堪称古代职场“骑驴找马”的典范。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汉献帝这个“董事长”被李傕、郭汜两个“高管”架空,杨奉作为“保安部长”护驾有功。徐晃敏锐地意识到这家公司要黄,果断在曹操这个“天使投资人”来的时候递了投名状。
最绝的是他跳槽的姿势——《三国志》记载:“晃说奉令归太祖。”意思是劝老东家一起跳槽!这操作,堪比现在的销售总监带着客户资源集体跳槽,还顺带帮新老板省了笔收购费。
二、徐晃的“职场生存法则”
徐晃在曹操集团的晋升之路,完全可以拍成《杜拉拉升职记》古代版。
别的降将还在适应期,徐晃已经快速完成身份转变。官渡之战时,他跟着史涣截击袁绍的运粮队,二话不说就把老朋友韩荀给剁了。这觉悟,这执行力,简直让同期入职的员工压力山大。
更厉害的是他的职场情商。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曹操急得想迁都。徐晃临危受命,不但解了樊城之围,还上演了一出“老朋友相见分外眼红”的戏码。
两军阵前,关羽还想叙旧:“数年不见,兄长鬓发皆白矣。”
徐晃直接进入工作模式:“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
说完扭头就对部下喊:“取关云长首级者,赏金千斤!”
这波操作,堪称职场“公私分明”的典范。要是放在现代,绝对能被hR写进《新员工入职手册》:上班是同事,下班是朋友?不存在的!
三、徐晃的“硬核实力派”人设
当然,徐晃能这么硬气,靠的还是真本事。他带的兵,号称“有周亚夫之风”。长驱直入解樊城之围时,曹操亲自出营七里迎接,给出了五星好评:“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这评价什么概念?相当于今天的马云对你说:“你的商业头脑超过了我。”
徐晃的带兵风格也很值得玩味。他从不搞“兄弟情深”那套,而是严格执行“制度管人”。《三国志》说他“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
翻译成现代管理学术语就是:成本控制做得贼好,风险管理到位,不打无准备之仗,执行力强到员工都没时间吃饭。
这样的领导,放在今天绝对是让员工又爱又恨的类型:恨他要求太严格,爱他带队奖金多。
四、徐晃的“职场高光时刻”
徐晃最让人佩服的,是他总能抓住机会展现价值。
解樊城之围时,他带的都是新兵蛋子。要换成别的将领,早就找老板要精兵强将了。可徐晃偏不,硬是用“临时工”打出了正规军的水平。
这好比现在的项目总监,老板只给了一堆实习生,人家愣是带着团队把项目做成了行业标杆。
庆功宴上,徐晃还特别会说话:“这都是老板领导有方,同事们给力,我也就是做了分内的事。”这话说的,让老板听着舒心,同事听着顺心。
曹操被他感动得,又是敬酒又是夸赞:“全樊城、襄阳,将军之功也。”妥妥的年度优秀员工颁奖现场。
五、徐晃的“现代职场启示录”
徐晃的职业生涯,给现代打工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第一,跳槽不可怕,可怕的是瞎跳。
徐晃每次跳槽都是阶梯式上升,从不做平行移动。这说明什么?要跳就往高处跳,要换就换好平台。
第二,能力是1,情商是0。
没有前面那个1,后面再多0也没用。但光有能力不会做人,迟早要被边缘化。
第三,在新公司别说老东家坏话。
徐晃从来不说杨奉的不好,这格局,比现在那些离职就在朋友圈吐槽前老板的人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第四,关键时刻要顶得上。
平时可以低调,但公司需要你的时候一定要站出来。徐晃每次救火的表现,那都是百分百投入。
第五,跟对老板很重要。
曹操虽然多疑,但对真正的人才还是很大方的。徐晃要是跟了吕布,估计又是另一个高顺了。
六、假如徐晃穿越到现代
想象一下徐晃参加今天的面试:
猎头:“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
徐晃:“贵司的发展理念与我的职业规划高度契合。”(其实看中的是平台更大)
hR:“能接受加班吗?”
徐晃:“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不计较个人得失。”(反正给够加班费就行)
老板:“这个项目很有挑战性……”
徐晃:“保证完成任务!”(内心:终于等到表现机会了)
这样的员工,哪个老板不爱?
结语:徐晃的智慧
徐晃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跳槽不是背叛,而是选择;忠诚不是愚忠,而是专业;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每一步都走得恰到好处。
在这个动不动就“躺平”的时代,徐晃这种既保持专业又懂得变通的智慧,或许更值得我们学习。
毕竟,真正的职场高手,不是在哪里都能生存,而是在哪里都能活得很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