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高山流水兮

首页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狼群 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 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 一品布衣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之铁血战将 秦功 抗日之铁血战魂 唐人的餐桌 终宋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高山流水兮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全文阅读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txt下载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25章 藏在仪式里的年味与牵挂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女儿轻声说 “我也这么考虑的”,话音刚落,我便笑着摆摆手:“先不谈这些了,一路坐车肯定累了,你先去洗澡换上舒服的衣服,咱们出去吃顿好的。” 女儿眼睛一亮,立刻点头应道:“好的!”

其实,只要女儿回家,带她去饭店吃饭早已成了我的习惯。

从她上中学起,我就常年在外打工,聚少离多的日子里,饭店的餐桌成了我们父女俩难得的交流阵地。

每次她放假回来,只要我在家,必定会带她出去吃饭;就连她生日,哪怕我再忙,也会提前订好餐厅。

之所以这么做,心里藏着三个小算盘:一是借着吃饭的功夫,好好问问她学习或工作上的情况,知道她在外过得顺不顺利;

二是趁气氛轻松,听听她内心的想法,了解她对未来的规划和方向,怕她一个人在外拿不定主意;

三是想多些这样的独处时光,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加父女之间的感情,弥补平时缺席的陪伴。

换好衣服后,我们父女俩并肩往楼下走。

年底的街道格外安静,不少店铺都挂出了 “春节放假,年后营业” 的牌子,门窗紧闭,只有零星几家便利店还亮着灯。

好在我家楼下的宏顺羊肉汤馆还开着,暖黄色的灯光从玻璃窗里透出来,看着格外亲切。

推开门走进店里,发现里面空荡荡的,没有其他客人,只有老板夫妻俩坐在靠里的桌子旁,一边收拾着碗筷,一边小声聊着天。

店里的桌椅条凳摆放得整整齐齐,桌面擦得一尘不染,墙角的小桌上摆着各种免费的小咸菜,足足有十种之多 —— 有切得细细的萝卜丝、腌得爽脆的黄瓜条、拌着香油的海带丝,还有红彤彤的辣椒酱,看着就让人有食欲。

老板见我们进来,立刻站起身热情地招呼:“来啦!快坐快坐!今天是最后一天营业,明天除夕就关门回家过年了。”

我笑着回应:“多亏你们还开着,不然今晚都没地方吃饭了。” 老板夫妻就住在这个小区,不用赶远路,所以才没像其他店家那样早早停业,这倒给我们省了不少麻烦。

幸好女儿爱吃羊肉,我也没多犹豫,直接跟老板点单:“来一个葱爆羊肉,再烤二十串羊肉串,然后来一盆三十元的羊肉汤,要多放些粉丝和白菜,再来五元的千层饼。”

老板爽快地应着,转身进了厨房忙活。不一会儿,烤羊肉串的香味就飘了过来,滋滋冒油的羊肉串裹着孜然和辣椒的香味,勾得人直咽口水。

很快,菜就上齐了。葱爆羊肉色泽鲜亮,葱段翠绿,羊肉鲜嫩,一口下去满是香味;

羊肉串烤得外焦里嫩,咬一口汁水四溢;羊肉汤乳白色的汤汁浓郁醇厚,里面的羊肉片厚实,粉丝爽滑,白菜吸满了汤汁,一口下去暖到心底;

千层饼层层分明,外酥里软,就着咸菜吃格外香。我还按照往常的习惯,点了一瓶女儿爱喝的橙汁和三瓶啤酒,女儿倒了一杯橙汁,又给自己倒了半杯啤酒,剩下的三瓶啤酒就归我了 —— 我们父女俩都不爱吃烧烤,偶尔尝尝羊肉串就够了。

吃饭的时候,我问起女儿在北京工作的情况,她一边吃着羊肉,一边慢慢说着:“最近项目不忙,就是公司里竞争挺激烈的,好多同事都在偷偷考证、学新技能,我也打算年后报个线上课程,多学点东西。”

我点点头,嘱咐她:“别太累了,注意身体,学习是好事,但也得劳逸结合。”

接着,我们又聊起她今后的打算,女儿说:“年后我先在北京把手上的工作交接完,然后就回青岛找工作,到时候还得麻烦老爸帮我留意着点。”

我笑着说:“放心,老爸早就帮你打听了,咱们青岛现在发展也不错,找份合适的工作不难。”

因为快要过年了,老板还等着收拾完回家准备年货,我们父女俩也没多耽搁,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酒足饭饱后,我把剩下的葱爆羊肉和千层饼打包好,跟老板夫妻道了谢,便带着女儿匆匆往家走。回到家,我让女儿赶紧洗漱休息,毕竟她坐了一天车,肯定累坏了。

看着女儿走进卧室的背影,我心里满是踏实 —— 明天就是除夕了,这是女儿回来后的第一个团圆年,也是这个新家迎来的第一个新年,想想就觉得温暖。

回到家,女儿揉着有些发困的眼睛,跟我打了声招呼就径直往卧室走。她脱了外套随手搭在衣柜上,换上柔软的家居服,一沾到新换的席梦思床垫就忍不住叹了口气,笑着说:“爸,这床也太舒服了,我先睡了啊。”

我点点头,看着她拉上窗帘、关上卧室门,才转身走到客厅。

虽然刚在外头吃了饭,可想着明天就是除夕,总觉得得再确认一遍过年的东西有没有缺漏。

我先走到阳台,那里堆着前几天采购的年货 —— 成袋的瓜子糖果、包装好的对联福字,还有给女儿准备的新袜子。

我蹲下来翻了翻,瓜子有五香和奶油两种,糖果也分了硬糖和软糖,对联选的是烫金的,看着喜庆,应该是够了。

又走到厨房,打开橱柜看了看,米面油都备得充足,蔬菜水果也买了新鲜的,羊肉汤馆打包回来的剩菜放在冰箱里,明天热一热就能吃,好像也没什么缺的。

这么想着,忽然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

这十多天来,从敲定装修方案到盯着工人施工,再到装修完后的卫生清洁,我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白天要上班,晚上就往工地跑,生怕哪里装得不合心意;装修结束后,又自己拿着抹布、拖把一点点擦干净地板和家具,墙角的灰尘、窗户缝里的水泥渣,都得蹲在地上一点点抠出来。

那时候只想着赶在女儿回来前把家收拾好,倒不觉得累,现在看着焕然一新的屋子,看着女儿满意的模样,才后知后觉地感到疲惫,连肩膀都有些发酸。

我又在屋里转了一圈,确认客厅的灯都关好了,电视也拔了插头,才放心地走进自己的卧室。

躺在床上,柔软的床垫托着身体,紧绷了十多天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小区里的路灯还亮着,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一丝微弱的光。

不知道躺了多久,迷迷糊糊间,楼下的马路上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救护车汽笛声 ——“呜哇 —— 呜哇 ——”,声音由远及近,带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

我下意识地睁开眼,侧耳听着,那汽笛声越来越清晰,又渐渐变远,最后朝着中心医院的方向去了,慢慢消失在夜色里。

心里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这大过年的,不知道是谁又遇到了急事,希望没什么大碍。

屋子里很安静,只剩下墙上挂钟 “滴答滴答” 的声音,还有隔壁卧室里女儿轻微的呼吸声。

我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这几天的画面 —— 装修时工人忙碌的身影、采购年货时集市的热闹、接女儿时车站的拥挤,还有刚才饭桌上女儿说要回来的话。

疲惫感一点点涌上来,眼皮越来越重,没一会儿,我也伴着这安稳的夜色,沉沉睡了过去。

疫情三年,像是一道无形的屏障,把那些关于过年的欢乐记忆都隔在了时光的另一端。

每当临近除夕,望着窗外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心里总忍不住泛起一阵怅然 —— 已经太久没有过过一场真正热闹的年了。

还记得从前,除夕这天就像被施了魔法,整个世界都洋溢着欢喜的气息。

天还没亮,家里的长辈就开始忙碌起来,为拜祖先做着精心准备。八仙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热气腾腾的供品,有寓意年年有余的整条鲜鱼,有象征吉祥如意的整鸡,还有刚蒸好的馒头、年糕,每一样都透着满满的心意。

长辈们穿着整齐的新衣,手里捧着香烛,神情庄重地带领全家人叩拜祖先,嘴里还念念有词,诉说着一年的收获,也祈求着来年的平安顺遂。

孩子们虽然似懂非懂,却也跟着大人的样子,有模有样地跪拜,鼻尖萦绕着香烛的淡淡烟气,心里满是对新年的期待。

拜完祖先,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年夜饭了。厨房里早已飘出阵阵诱人的香味,红烧肉的浓郁、糖醋鱼的酸甜、炖鸡汤的醇厚,交织在一起,勾得人直流口水。

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说说笑笑,手里的筷子不停,嘴里的话也不断。爸爸会讲起这一年在外面工作的趣事,妈妈会叮嘱孩子们多吃点,长辈们则会给小辈们夹菜,时不时还会拿出红包,看着孩子们开心得蹦蹦跳跳,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年夜饭过后,便是最热闹的放烟花爆竹环节。

大人们会搬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孩子们则围在一旁,眼睛里满是期待的光芒。随着 “咻” 的一声,烟花腾空而起,在漆黑的夜空中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光芒,有的像盛开的牡丹,有的像漫天的繁星,有的像飞舞的巨龙,引得人们阵阵欢呼。

孩子们则会拿着小烟花棒,在院子里追逐嬉闹,烟花棒闪烁着微弱却温暖的光,映着他们一张张稚嫩的笑脸,欢声笑语传遍了整个小巷。

那时的除夕,家家户户都会穿上新衣,门上早已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对联上的字迹工整有力,寓意着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屋里的墙上也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年画,有胖娃娃抱着大鱼的,有财神爷笑容满面的,还有描绘着丰收景象的,每一幅年画都色彩鲜艳,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穿着新衣的人们,互相说着新年的祝福,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可如今,一切都变了。为了安全考虑,上面划定了安全片区,城市周围不允许随便放烟花爆竹,一旦有人违反规定,不仅会被举报,还会面临罚款甚至拘留的处罚。

除夕的夜晚,再也听不到那熟悉的烟花爆竹声,只有偶尔从远处传来的几声零星的响声,显得格外冷清。没有了烟花爆竹的点缀,夜空变得漆黑而单调,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与繁华。

孩子们只能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却再也找不到从前那种在院子里追逐嬉闹的快乐。

家家户户虽然依旧会贴对联、挂年画,穿上新衣吃年夜饭,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那种浓浓的年味,仿佛随着烟花爆竹声一起消失了。

人们坐在家里,偶尔会聊起从前过年的热闹场景,脸上满是怀念的神情。疫情三年,本就让过年少了许多相聚的欢乐,如今又没了烟花爆竹的陪伴,除夕更是显得冷冷清清,让人心里泛起一阵失落。

真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重新找回那种热闹的年味,让孩子们也能体验到我们小时候过年的快乐,让除夕再次充满欢声笑语,让浓浓的年味萦绕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一进腊月,家乡的空气里就开始飘着年味了。可最让人记挂的,还是除夕这天从深夜到凌晨的那些老规矩 —— 每一个步骤都透着对祖先的敬重,藏着一家人对新年的期盼,哪怕过了这么多年,想起那些细节,心里还是暖烘烘的。

除夕夜里,时针刚过十二点,家里的男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

爹会从柜子里拿出一沓叠得整整齐齐的烧纸,纸面上印着用木头刻的古铜钱纹路,边缘还留着裁纸时的毛边,摸起来糙糙的,却满是讲究。“这是给老祖宗备的‘钱’,得带着去坟上烧,接他们回家过年。”

爹一边说,一边把烧纸放进竹篮,又往里面塞了一挂长长的鞭炮,最后拧开暖水瓶,把热水倒进一个搪瓷缸里 —— 后来才知道,那水是替酒的,老家有 “酒水酒水,以水代酒” 的说法,是怕上坟时带酒不方便,又不想少了对祖先的心意。

我总爱跟着爹一起去上坟。夜里的乡村特别静,只有脚踩在积雪上发出的 “咯吱” 声,还有手里手电筒的光,在黑夜里划出一道亮线。

祖坟在村后的坡上,周围的松柏树影影绰绰,风一吹,树枝轻轻晃,倒不觉得害怕,反倒有种和老祖宗 “见面” 的亲近。

爹先把带来的干草铺在坟前,再把烧纸一张张摊开,用打火机点燃。火苗 “噌” 地一下蹿起来,映得爹的脸亮亮的,他蹲在火堆旁,嘴里絮絮叨叨地说:“爹,娘,过年了,回家跟娃们一起吃顿热乎饭。”

烧纸的灰烬被风吹得打旋,像蝴蝶似的飘起来,爹又把搪瓷缸里的水洒在火堆旁,“喝点‘酒’,暖暖身子。” 接着,爹把鞭炮挂在旁边的小树上,“噼里啪啦” 的响声在夜里传得很远,像是在跟老祖宗 “报信”:我们来接您啦。

从坟上回来时,远远就能看见家里的灯亮着 —— 那是娘和大姐在厨房忙活。

推开门,一股饭菜香直往鼻子里钻:蒸得软糯的扣肉在碗里颤巍巍的,红烧鱼的汤汁裹着油花,还有炒得翠绿的青菜,连白米饭都冒着热气,馒头在笼屉里暄腾腾的,掀开盖子时还带着水汽。

女人们早把桌子擦得锃亮,就等男人们回来摆供品。

摆供品是个细致活。爹会亲自上手,先把筷子立在墙根下 —— 说是这样能 “请” 老祖宗稳稳当当坐下吃饭;再把馒头分成三堆,每堆五个,下面三个摆成 “品” 字,上面两个一正一反压着,“这叫‘五子登科’,盼着家里后辈有出息。”

最讲究的是那碗 “拜年饭”,白米饭上插着一颗新鲜的菠菜,绿油油的,看着就精神。

娘常说,以前家里条件差,冬天没什么新鲜菜,菠菜好储存,放在地窖里能吃到过年,后来就成了规矩,说这绿色的菠菜是 “财气”,插在饭上,是盼着老祖宗保佑家里来年顺顺利利,有吃有穿。

旁边还摆着鱼、肉做的供盘,鱼得是整条的,尾巴翘着,寓意 “年年有余”;

肉要切成方方正正的大块,看着就实在。摆好供品,爹再放一挂鞭炮,“告诉老祖宗,饭好了,该上桌了。”

然后一家人才能围着桌子吃饭,男人们会喝几杯酒,聊些一年的收成,女人们则忙着给孩子夹菜,说说笑笑的,屋里满是烟火气。

吃完饭,男人们有的凑在一起玩扑克,牌桌上的 “吆喝” 声、笑声此起彼伏;

有的坐在炕头聊天,说些村里的新鲜事。女人们却没闲着,收拾完碗筷,就开始剁菜剁肉包饺子。

菜刀 “咚咚” 地落在案板上,和着外面偶尔传来的鞭炮声,像是一首特别的 “年歌”。奶奶会把剁好的白菜馅、韭菜馅分开放,还会在肉馅里多放些香油,“老祖宗爱吃香的,娃们也爱吃。”

娘则会和面团,揉得软软的,再揪成一个个小剂子,擀成圆圆的饺子皮。

我也会凑过去帮忙,虽然包的饺子要么露馅,要么歪歪扭扭,但奶奶总说:“娃包的饺子,老祖宗待见。”

等包完饺子,天也快到夜里十二点了。

妈妈把水倒进大锅里,等水 “咕嘟咕嘟” 烧开,就开始下饺子。

这时,家里突然就静了下来 —— 长辈们早说了,大年五更下饺子到吃饺子这段时间,小孩不能说话,“怕说错话不吉利,影响一年的运气。”

我和弟弟都乖乖地坐在炕沿上,眼睛盯着锅里的饺子,看着它们一个个浮起来,白白胖胖的,特别诱人。

饺子刚出锅,娘会先捞两碗,一碗让爹端到屋里的供桌上,“给老祖宗先吃”;

另一碗让爹放在院子里的供桌上,对着大门的方向,“请过路的神仙也尝尝”。

接着,她会舀一瓢热乎乎的饺子汤,走到家门口,在门外两侧各倒一点 —— 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只记得奶奶说 “这是给‘看家’的神灵留的,谢他们一年护着家里平安”。

做完这些,全家人才围着桌子坐下来吃饺子。

没人说话,只有筷子碰着碗的 “叮当” 声,还有嘴里嚼饺子的满足声。

饺子里偶尔会吃到硬币 —— 那是奶奶包进去的,谁吃到了,就意味着来年 “财运亨通”。

我每次吃到硬币,都想欢呼,可想起长辈的话,又赶紧捂住嘴,只敢偷偷地笑。

现在离家远了,很少能再回家过这样的除夕。

可一想起那些仪式 —— 上坟时的火苗、供桌上的菠菜、静悄悄的吃饺子时光,心里就满是牵挂。

那些老规矩,哪是简单的 “讲究” 啊,那是家乡人对祖先的思念,对家人的疼爱,是刻在骨子里的年味,一辈子都忘不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男欢女爱 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肥水不流外人田 病案本 猎艳谱群芳 官神 黎明之剑 逍遥人生 混沌雷修 逆天萌兽:绝世妖女倾天下 非凡人生 快穿之养老攻略 红尘都市 我不是戏神 桃色美人 龙魂侠影 斗罗:绝世之光 医道官途 
经典收藏名门艳旅 谍影:命令与征服 大明:坦克堵门你跟我说大明万岁 1949我来自未来 我的谍战岁月 百炼飞升录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北雄 抗日:从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开始 一把大狙闯大明 调教太平洋 抗战:打造重装合成旅,决战淞沪 神话版三国 大秦:穿越大秦,始皇封我为国师 师士传说 大唐混子 带着某音去种田 我也是皇叔 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织明 
最近更新汉疆喋血风云录 带着漫威回北宋 历史中的酒馆 大宋伏魔司 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 锦衣血诏 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 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 玉符传奇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史上最强县令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高山流水兮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txt下载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最新章节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